首页 >资讯 > 正文

世界观点:净利润下滑72%!多元化遇阻,联想何时才能撕掉PC的标签?

来源:云掌财经侃见财经 2023-06-13 12:00:46

曾经想回科创板上市的联想,或许没想到“研发投入比例不符”这一项因素会成制约因素。


【资料图】

直到今天,联想的多元化转型仍然比较缓慢,外界对其印象依旧停留在PC时代,而研发投入占比较低到现在依然被“诟病”。

根据联想当时递交的招股申请书显示,其在报告期内(2018-2020)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 亿元、115.17 亿元以及120.38 亿元,占各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8%、3.27%和2.92%,而要在科创板上市研发投入需达到5%。

如今,距离冲刺科创板已经过了两年,联想也早已经不再是投资者热议的对象。但对于联想而言,研发投入过少、创新能力不足的影响却仍在继续。5月24日,联想披露了最新的财报,受PC市场不景气、多元化转型不及预期等影响,今年一季度联想实现营收为865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4%,实现净利润为19亿人民币,同比大幅下滑72%,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大幅的下滑。

实际上,联想也并非不清楚自己的“劣势”。

据侃见财经梳理发现,2017年联想再次开始大举转型,其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屡次提到了“只懂得卖PC是没有出路”。然而兜兜转转多年,其多元化仍未见到成效,作为PC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何创新对于联想会如此艰难?而在如今PC市场持续萎靡的背景下,联想又会走向何方?

撕不掉PC的“标签”

联想的故事很长,也足够有意义。

1984年,40岁的柳传志拿着中国科学院投资的20万元人民币,创立了中科院计算机所公司。

创始团队中,一位名叫倪光南的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员发明了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英文的“联想式汉卡”,凭借着跟AST电脑捆绑销售的方式,“联想式汉卡”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而随着电脑市场的爆发,联想更是直接凭借独家代理AST电脑成功发家致富。

1989年11月,计算机所公司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倪光南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程师,负责联想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开发。背靠中国科技领域“黄埔军校”——中科院的科研实力,1990年联想的首台微型计算机投放市场;1992年联想又推出了家用电脑,并在1994年成功赴香港上市。

对于联想而言,前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毕竟当时背靠中科院、国内又无太强的竞争对手,这让联想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但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直接将进口电脑关税由200%降低到26%,IBM、康柏等外资品牌迅速杀入国内市场,联想遭到了沉重打击。此时,联想内部也爆发了“柳倪之争”——技术出身的倪光南主张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俗称“技工贸”路线;而柳传志则主张发挥成本优势,走“贸工技”路线。1995年联想集团免去倪光南总工程师的职务,毅然选择了贸工技路线。

当时,联想凭借国内巨大的成本优势,迅速地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了脚跟。2004年,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部门,“蛇吞象”式的并购让联想很快成为全球前三。

2012年,联想PC业务更是以38.6%的“创纪录”市场份额登顶全球第一,从此联想的江湖地位一举奠定。

此后,联想开始加速进入智能手机方向,以求实现多元化发展。起初,确实非常顺利,2012年的,联想手机击败了苹果成为国内市场第二,“中华酷联”由此形成。2014年,联想以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的智能手机业务,想要再次复刻收购IMB的“神话”,但最终没能如愿,联想的手机多元化最后落得“梦碎”的下场。

联想收购IBM服务器也同样难言成功。2014年9月,联想以23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随即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第三大厂商,该项收购比收购摩托罗拉还要早上一个月。然而和摩托罗拉的结局相似,该项业务同样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最终被并入如今的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ISG)板块,虽然该板块发展还算迅速,但长期利润率仅在2%左右,发展并不如预期。

从财报来看,元化转型10年后,联想依旧没能跳出PC的圈子,今年一季度,联想的PC、智能手机和其他设备销售营收占比仍超过了60%。

转型为何如此艰难?

根据 Gartner的初步调查,2022 年第四季度全球 PC 出货量总计 6530 万台,跟2021年第四季度相比大幅下降 28.5%。

今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5670万台,同比继续下降28%。从目前的情况来看,PC市场景气度持续走低已然成为一种大趋势,面对这样的行业环境,只会“卖电脑”的联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从最新的财报来看,今年一季度联想实现营收为865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4%,实现净利润为19亿人民币,同比大幅下滑72%,“双降”的业绩也证明了如今联想的处境并不是太好。

实际上,联想也并非不知道自己的“劣势”,特别是在折戟手机业务和服务器业务之后,近几年联想又再度开启了转型。

2018年,作为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的刘军便提出了“日出东方”战略。

该战略主要提到了两大转型:一是针对PC端的“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二是转型智慧产品和智慧服务;在提出“日出东方”战略之后,没多久刘军又提出了“3S战略”:要求联想从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三个方向发力,该战略将联想的业务范围直接扩大到了全场景,可见联想再度多元化转型的野心并不小。

然而,距离联想提出“3S战略”已经过去了好几年时间,从最新的财报来看,联想当初提到的三大方向仍然没有见效。

为何转型对于联想来说会如此艰难?

归根结底而言,其实联想还是缺少了创新的基因。例如在手机业务上,虽然开始的势头凶猛,但随着竞争加剧,研发投入较少的问题很快就成为了制约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在其最为自豪的PC领域,虽然联想已经是一家全球性的电脑企业,但实际问题依旧不少,比如联想产品大多数的显示屏来自日本,处理器来自美国英特尔,内存条来自韩国三星,操作系统则来自美国微软,从技术投入来看,2021年联想的研发投入为120.3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2.92%,作为对比的华为,其2021年的研发投入高达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0%,显然相差甚远。

对于联想而言,在许多新领域,联想往往会担心投入过大的迟疑不前,进入新领域时也更倾向于直接收购成功企业,这也是为什么联想被外界诟病的原因。想要成功实现转型、撕掉PC的标签,其真正要做的是改变保利润、轻研发的思想,在创新的路上找到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上一篇:一字多义的字和例子(一字多义)|环球简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