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驰道,别名秦直道,修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调兵遣将抵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威胁,同时加强全国各地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中国的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秦直道一直用到了清朝,后来逐渐被荒废。但神奇的是,不敢说秦直道寸草不生,但很多秦直道的路面确实很难看到野草,这是为什么呢?
【资料图】
第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植物对建筑的破坏作用。因此在秦直道修造的时候所用的土都是“熟土”,也就是把土进行加热,杀死土中存在的微生物、植物种子、根系等杂物,然后进行反复夯筑,其道路夯实厚度有50多厘米。
但即便这样依然还是会有植物会在路面上生根发芽,因此还要添加盐土、石灰等盐碱物质破坏植物生长的基质,防止植物生长。
第二:秦直道是国家工程,秦始皇对其极为重视,《史记·蒙恬列传》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派遣蒙恬统领了10万工人修建,并且派遣公子扶苏去监工。
两人向来一丝不苟,加上当时秦朝对某些罪责的严刑峻法,所以当时的各级工人没有人敢减少用量,用料十分扎实,自然不容易让植物生长。
第三:秦朝灭亡,不代表秦直道就废弃了。西汉初年的时候,中原地区依然面临匈奴的威胁,当时匈奴多次南下,而匈奴左贤王还一度占据了阴山和河套地区。不过,没过多久他们就撤走了……原因很简单,西汉王朝可以利用秦直道运兵,快速打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曾随汉武帝巡游,从泰山向东到达海边,然后向北经过辽西,再经过九原郡直接回到咸阳。而这最后一段路,明显走的就是秦直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匈奴趁机南下劫掠,把蔡文姬也抢走了,走的应该就是秦直道。而曹操把蔡文姬赎回来,应该也是走的秦直道。
到了唐朝,要面对漠北崛起的突厥大军。公元626年,突厥趁玄武门之变政局不稳,率大军南下直达长安,打到了距离长安仅40里的地方。而唐王朝也一直再防范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直道的作用不言而喻。
宋朝时期,秦直道依然在抵抗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元朝时期由于统一了中国,将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也纳入王朝统治范围,因此秦直道的作用逐渐削弱。
但元朝是个短命王朝,到明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再度崛起,秦直道再度发挥起巨大的作用。
到清朝,再度统一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归附中央王朝,秦直道的军事属性减弱,不过还在各地经贸民族来往中发挥巨大作用。
经年累月有人在上面踩踏,等于不断夯实土地,把好不容易冒芽的植物踩死了,因此我们经常看到走的人多的路,上面光秃秃的,而秦直道很多地方不长草的原因也是如此。
因此在古代就算没有混凝土,秦始皇修的秦直道也能保证千百年来不怎么长草,但说寸草不生还是夸张了,永远不要小看植物的生命力。